联系方式

  • 地址:长江东路2号
  • 邮编:238000
  • 联系人:
  • 电话:0551-82399959

合肥市将开展机动车排气移动监测

   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,要“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,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,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,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,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,坚定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建设美丽中国,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,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。”

  接下来,合肥将继续坚持湖清城美的生态战略,坚持生态优先的战略导向,紧紧围绕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,做好“水文章”,留住蓝天白云,着力打造有土皆绿、是水皆清、四季花香、处处鸟鸣的美丽合肥。致力打造“大湖名城、创新高地”的合肥,阔步走上一条“资源节约、环境友好”的绿色繁荣之路。

合肥已建立市、县(市)区、 乡镇、村居四级河长体系

  4月底的一天,合肥市包河区常青街道姚公社区党支部书记俞兵在“走河”时发现,河里竟然有一条很大的鱼在悠然自得地游着。这种景象,俞兵已好些年没看见过了,他立刻拍下照片并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中。这是合肥市过去五年大力度狠抓环境治理收获成果的一个“小片段”,环境治理让市民看得见水清鱼游,呼吸进新鲜空气。

  俞兵既是社区书记,也是一名最基层的“河长”。若干年前,河流与湖泊的交汇处常常出现泾渭分明的景象。尽管水体相连,但河里难以见到活鱼活虾。这个变化源于4年前开始实施的“河长制”。从2013年开始,合肥市包河区借鉴无锡水环境治理经验,全面推行“河长制”,成为我省最早试点“河长制”的地方。

  “走河”已成为全市各级“河长”的常态工作,社区级河长每天“走河”,街道级河长每周至少一次“走河”,区级河长不定期“走河”。“河长”们对河流的污染情况进行记录,发现问题,及时处置。

  合肥市环境保护局副局长张邦国表示,合肥市一直在摸清造成水质污染的生活污染、农业面源和工业点源状况,建立“一水一档”,包括河道基本状况、水质及水环境状况。

  “河长制”已成为合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举措,今年,合肥还建立了新的市、县(市)区、乡镇、村居四级河长体系,并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。力争2017年,消除城市黑臭水体,饮用水水源稳定达标;到2020年,巢湖水质明显改善、氮磷指标稳定下降,主要河流水质消除劣五类。

  环巢湖综合治理四期工程 今年完成初步设计

  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,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。

  合肥环巢湖综合治理就是这样,今年将实现二期工程全面完工报审、三期工程全面开工、四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的目标。从2012年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一期项目启动,再到如今的三期、四期、五期。大型湖泊治理是一场比耐力、比毅力、比智慧的持久战,史无前例大规模的综合治水壮举,需要时间,更需要资金支撑。这五年,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持续进行,投入已经超过千亿。

    以前,环巢湖的乡镇污水都是未经过处理,直接排入巢湖,面源污染明显。如今,仅长临河镇就铺设了11.98公里管网,每天约1000吨的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,处理后才会排入巢湖。合肥市大手笔投入,在环巢湖一次性建成35个乡镇污水处理厂。污水处理厂全部按优于一级A出水标准设计,在全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史上创造了合肥模式。

  连续数年,环巢湖马拉松、毅行、骑行活动不断。经过治理后的巢湖,鱼儿数量明显多了起来。每到周末节假期,城区家庭也乐于开车到环巢湖边逛逛。

  合肥着力创造大湖治理样板。今年,合肥市积极推进引江济淮工程合肥段建设,加快实施环巢湖综合治理工程。强化城市水环境整治,对城市防洪、污水处理、供水保障、水岸景观等实行综合施治,重点加强南淝河、十五里河、派河、双桥河等综合治理,加快建成十五里河污水处理厂三期、许小河及关镇河生态补水、清溪路净水厂配套管网等工程,提升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水平。

  合肥环境处罚案件数及处罚金额 均位居全省首位

  全面淘汰黄标车、全域全年全面秸秆禁烧……为了守护一片蓝天,合肥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,向大气污染开战。

  合肥积极贯彻落实空气质量新标准,出重拳、下猛药,实施黄标车禁行、控制渣土遗撒、秸秆禁烧、工业废气减排、小锅炉淘汰与整治、禁止露天焚烧、治理餐饮油烟污染、治理城市扬尘和绿化裸露土地九大行动,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,全面提升合肥“气质”。

  强有力的举措,换来了合肥空气质量的持续好转。2016年,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的天数为55天,良好198天,优良率为69.1%,比2013年增加19.2%。全市可吸入颗粒物(PM10)年平均浓度83μg/m3,细颗粒物(PM2.5)年均浓度为57μg/m3。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、臭氧浓度均符合空气质量一级标准。今年1-8月,全市PM10平均浓度78μg/m3,PM2.5平均浓度为55μg/m3,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8.2%、5.5%。为大气环境的改善交上一份满意答卷。

    随着合肥市环境执法力度得到大幅度加强,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。截至今年8月底,全市范围内共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115起,立案处罚668件,处罚金额2520万元,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上升了507%和202%,处罚案件数及处罚金额均位居全省首位。

  合肥市将开展 机动车排气移动监测

  合肥市印发的《合肥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方案(2016-2020年)》很受关注,根据方案,到2020年,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、重点污染源、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,监测数据系统互联互通,监测预报预警、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,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,初步建成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。

  为了实现监测,合肥市环保局将会同市直有关部门、县(市)区政府、开发区管委会,统一规划、整合优化合肥市环境质量监测点位,建设涵盖大气、水、土壤、噪声、辐射、生态六大要素,布局合理、功能完善的全市环境质量监测网络,客观、准确、及时反映合肥市环境质量状况。对市民来说,重点是空气环境质量监测、水环境质量监测和声环境监测。

  空气环境质量监测方面,建成21个能监测不少于6项基本指标(PM2.5、PM10、SO2、NO2、CO、O3)的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,由国控(10个)、省控(5个)、市控(6个)点位组成的环境空气监测网,覆盖各县(市)区、开发区,并根据合肥市环境管理工作实际需要,适当增加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。

  值得注意的是,合肥市将开展区域空气VOCs自动监测试点工作,在工业园区建设空气VOCs自动监测点。开展建筑施工场地扬尘监测试点。开展机动车排气移动监测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,在主要公路、港口、码头等区域布设交通运输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。

来源:本站   编辑:
打印该页   关闭窗口   返回到页面顶部